Academic/research/exhibition

学术/研究/展览

DOAT云课展 | 景观装置——机械动能装置

发布日期:2024-11-07
图片


图片


图片


西安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系




2021级公共艺术艺术1班&2班

教师团队:李靖康、刘铁源、姚浩澜、钟昭







       

关于课程


在数字化不确定和人类发展畅想盛行的科技时代下,各类技术日新月异,为审美呈现和艺术表达提供更多助力的同时,艺科融合也为公共艺术创作的表达提供更多可能。机械动能装置艺术,及其从属的动态装置艺术以独特的动态美感和科技属性,成为探讨后人类畅想、人工智能综合应用及新奇科技发展等议题的理想媒介。这种媒介无论是在本身的观念构想、逻辑架构、材料选取、实际制作,还是在展览展示、交互应用、艺术表达和科技体现上,都可以很好的将艺术与科技、人文与科技双向汇通、全面呈现。


本次课程的创作主题为“向后”,引导学生以“后人类生存”为母题展开多项子命题的延伸探讨,鼓励学生深入思考未来人类、机器、人工智能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科技对我们生活的潜在影响。我们希望通过这门课程与展览,让学生掌握机动装置艺术创作技巧的同时,自主探究未来的社会变革以及人与技术的共生关系。


“科学与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硬币的两面。”数字智能时代,艺术与科技的耦合互参,为同学们的艺术感受、艺术表达和艺术创作开辟了更为丰富的、更加开放的未来。


01

布 展 过 程


图片
图片


02

展 览 现 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03

教 学 过 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04

参 展 作 品



 作品名称:《生存公式》

作者:李倩倩


图片

尺寸:750×750×1650mm

材料;显示器、金属支架



作品说明:


该作品以后人类发展畅想为主题,表达了后人类以生存为目的的状态下,新数据“人类”以不断收集信息迭代更新,消化信息得以发展生存的生存方式。本作品以采集原人类信息为例,通过俄罗斯方块的运作模式,与观者产生交互,从而表现了后人类收集信息转化,并消化的这一过程概念。





 作品名称:《第一步》

 作者:吴振华


图片
图片
图片

尺寸:100*100*80cm

材料;塑料靠椅、不锈钢、带轮电机




作品说明:


基于对人工智能语言技术的分析,以及未来发展动向的调查,制作了一件未来的训练机器,作品的灵感来自儿童学步机,但作用大不相同,用这个机器,走路不再是简单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装置会不定时地突然干预,让我们体验到没有明确目标时的感觉。体验这种无预期的移动训练。





 作品名称:《“劳动保障”》

 作者:潘俏含


图片
图片

尺寸:45*45*93

材料;打印机、纸、碎纸机、电机、变速器



作品说明:


装置是一个由打印机和碎纸机为主体组成的装置作品。灵感来源于假期打工生活中存在着职场问题为提议,表达了对荒诞的社会现实的批判和讽刺。打印机部分不断打印文本,另一头直接将打印部分撕碎。引发人们对于社会上出现此类行为和事件的思考。





 作品名称:《Deliverer4002》

 作者:常懿


图片
图片

尺寸:1.2m*1.3m*1.5

材料:亚克力板、轮胎、铲子、摄像头等。



作品说明:


《Deliverer4002》——它不仅是未来的穿戴装置,更是人类文明的哲学象征。在资源枯竭的地球上,Deliverium成为生命之源,而《Deliverer4002》则是守护这生命之火的剑与盾。

Deliverer们,他们是地球的守护者,是穿越荒芜大地的孤独行者。他们身着《Deliverer4002》,不仅守护着Deliverium,更守护着人类文明的火种,延续着对未来的希望。

《Deliverer4002》与Deliverer们共同诠释了生命的坚韧与智慧的力量。在挑战与希望并存的未来,他们用行动诠释着人类对生存的执着与追求,成为地球上最深刻的哲学注脚。





 作品名称:《溟》

 作者:王楚雯、杨楚晗


图片
图片

尺寸:150*170*210cm

材料:Leap Motion、投影仪、亚克力、不锈钢、热缩片等



作品说明:


作品《溟》通过对命题“AI是否会抹杀艺术”进行分析讨论,最终确定“无论在任何阶段下,AI不会抹杀艺术,AI始终是一种辅助工具,在共生状态下,当它拥有了自我意识后,艺术家使用时亦不会削减艺术性”观点,以此观点进行推进,在作品中突出强调人与AI的关系,通过互动结合技术生成图像以此为主体制作具有一定机动性的氛围装置。





 作品名称:《焦虑症患者》

 作者:康国锦


图片
图片

尺寸:25cm*25cm*30cm

材料:椴木、铝合金、不锈钢、螺丝、盖帽螺母、木蜡油、舵机、控制板



作品说明:


人在紧张焦虑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做出许多小动作,本作品用机械的钝感模拟人在紧张情绪下或者思考状态的动作。作品由两个舵机驱动,一个控制整只手的左右旋转,另一个舵机则通过拉杆带动手指上下移动,做敲击的动作。手指尖的金属片和不锈钢底盘敲击发出响声,以此达到引起观众内心情感共鸣的目的。





 作品名称:《跃动书境》

 作者:潘梦娜


图片
图片

尺寸:120cm*120cm*130cm

材料:书包、书、不织布、木板、金属角码、电机



作品说明:


本作品以日常学习生活为灵感,深入挖掘了“应试教育”对大众思维方式的影响。作品将书本和字符跃动相结合,构筑出一个跳出常规书本世界的意象,旨在鼓励大众从僵化的理论学习中解放出来,灵活地将书本知识运用至实际生活中。





 作品名称:《寄生》2024.4.8

 作者:李云飞


图片
图片

尺寸:未定

材料:枯木、植被、竹、金属



作品说明:


《寄生》作品并没有绝对含义,它像被寄生的蜘蛛一样蠕动、像奇幻的小岛一样悬空、像灵动的鲲在梦境中遨游……无论什么,它都充满了生命,于自然融为一体。





 作品名称:《无意识》

 作者:李田奕


图片
图片

尺寸:750×750×1650mm

材料;木质方桌、自动喷漆、砝码、不倒翁




作品说明:


“涌”作为一种状态,代表着人们处理巨量信息时的无力,承担着莫须有的压力和责任,不停摇曳的不倒翁无休止地发起无意识行为,警醒人们去同质化,希望人们不停地叩问和反思自己所做出的选择。





  作品名称:《隐匿工坊》

   作者:张文豪


图片

尺寸:50*55*60cm

材料;3D打印、锦氨纶布料



作品说明:


后人类大脑通过开发率的进化,科技水平的提高使人类可以让大脑意识存在四维领域,但只能在睡梦中控制自己达到四维领域,便主动让进入自我的梦境,让自己身处在四维空间。作品中的大脑神经不断分解重组,并对神经元进行绘制扫描。





 作品名称:《藻洇》

  作者:廖菁


图片

尺寸:175*80*80cm

材料:水晶黏土、树脂、游泳圈、鼓风机



作品说明:


后人类时代下,为了生存,自然界在不断地向下一代传递它的属性的同时,不断成长、复制、选择、淘汰、变异,未来新型藻类由此产生。它们承载了人类的各种创意以及目的,没有自我,只有“方向”一人类创造的动植物在仿照生命的进程被各种程序设计、制造并操控。人类与藻类建立新的生态系统,重新定义平衡与和谐。





  作品名称:《文物猎人》

  作者:刘雨涵


图片
图片

尺寸:15*30*70cm

材料:木头、亚克力板、安全绳、头盔、pvc板、kt板、丙烯(油漆)



作品说明:


《文物猎人》是在命题五——后人类发展畅想前提下完成的穿戴式装置,其理论依据来源于简单生命也有睡眠的论点,在后人类的大背景下假设睡眠是生物原本的状态,且非生物也拥有睡眠状态,即稳定状态。

文物之所以成为文物,是因为其部件或整体已不再生产再制造不再被需要。考虑到后人类时代磁带黑胶等现今的录音设备将被更便携的技术取代,作品以录音类文物作为非生物主体,整个装置作为抢救性保护和运输文物的载体。作品主体通体黄黑相间,这两种颜色在自然界中属于警示色,能够在废墟中准确分辨出来;下盒展示的是文物心跳的律动,而上盒则是显示文物的呼吸频率,两部分能直观分辨文物是否进入睡眠状态。头盔不仅仅是保护猎人头部的护具,头顶的风向标以不定方向的摆动,预示着寻找文物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大范围的扫荡,具有随机性。而后人类时代的文物猎人背着载具,将文物从废墟中挖掘出来,使其再次进入睡眠状态,并送回基地进行研究。






  作品名称:《肝风内动》

  作者:张嘉宜


图片

尺寸:110*110*95(CM)

材料:舵机、塑料假肢、皮鞋、男裤、桌子、金币巧克力、



作品说明:


古语云:“摇膝不定者,坐之败也。”所谓肝肾同源,肝风内动则敛不住虚火,易燥易抖腿,故而“抖腿漏财”在家庭风水学中流传。本作品采用假肢及服装等组装成抖腿圆桌的形象,内部运用舵机连接肢体带动抖动。桌面上的金币巧克力随着桌子的抖动自由滑落,突出“漏财”。





 作品名称:《叾屾》

 作者:杨佳怡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尺寸:100×80×40

材料:热缩片、电机、灯



作品说明:


各种条件下,人们增强了对健康器官的需求。因此,实验开始使用植物插条作为基因来培育人体器官组织。通过物体之间的相似性〔植物的模仿能力〕联想到:人类是否会用进化的“人形花卉”来替代人体的器官,比如“嫁接”的方式,让人类衰老的器官用另一种方式进行生存〔植物也像人和动物一样可以慢慢进化适应环境〕。





作品名称:《阻生_返真》

作者:李晰文


图片

尺寸:60*100*170cm

材料:舵机控制模块,EVA泡沫,丙烯颜料,氨纶网纱,棉线,透明塑料管



作品说明:


拉沃尔定律认为,时尚是个轮回,一般以二十年为一个跨度,过去的元素,将以一种融合了新形势的方式重回我们的视野。设想若干个20年后,人类的身躯将被机械所替代,而怀旧的人们终有一天会意识到血肉是多么珍贵与美丽。





作品名称:《Su》

作者:褚可莹、王思纯、蒲一玮


图片
图片

尺寸:170cm*40cm 160cm*40cm

材料:pvc,喷漆,水管,热缩片



作品说明:


在探讨互联网如何在影响艺术的传播下,以艺术家和观众为主体,通过新型信息传播方式,更直观的传播艺术作品中心思想。





作品名称:《溯洄从枝》

作者:王晓倩


图片
图片

尺寸:160cm×170cm

材料:光敏树脂、开合电机模块、镭射布料、欧根纱、反光条、银色胶带、彩灯



作品说明:


后人类群体在机械化科技化高度发达的时代出现对上一个时代已经灭绝的自然景观的溯源与追求,并在后人类时代形成一种新的时尚潮流——以化石为原型设计时尚单品。这类时尚单品以后人类的社会发展为基础,风格前卫,兼具实用于美观,不仅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潮流,也体现了人类审美的轮回性。




作品名称:《留滞》

作者:王晨骁


图片

尺寸:190*140*100

材料:一次性输液器 不锈钢输液架 亚光乳胶气球 Arduino控制气泵 丙烯颜料



作品说明:


以疼痛可视化为主题,选用一次性输液器和输液支架,气球代表人体内恶化的细胞,通过Arduino控制板进行代码编写,控制气泵进行不规律呼吸,来带给观者压抑不安的体验




 作品名称:《壁垒》

 作者:马筱悠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尺寸:170*45*45cm



作品说明:


在未来末世世界,环境的污染不断恶化,野兽狂暴化加重,伴随着各种新型病毒的产出以及空气的污染,人们已经无法直接呼吸空气,并且在外会受到野兽的攻击,人们需要佩戴具有进化空气以及威慑野兽的面具生存。





作品名称:《迷茫》

作者:谭水清


图片

尺寸:0.39*0.48*1m

材料:木椅子、铝板、不锈钢、鞋子



作品说明:


有时候,在一条路上走得太久,容易迷失了方向。忘记了自己当初为何出发,眼前的诱惑总是迷人,一会向东,一会向西,一会向北,一会向南。





 作品名称:《后人类生存系统》

 作者:屠雁滔


图片
图片

尺寸:60×20×15cm

材料:泡沫手臂固定器械 pvc板 螺丝 led灯带,灯珠 塑料刺 12v电池



作品说明:


该作品是作者对后人类生活的一种畅想,该作品使用通过对植物光合作用的模拟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换成淀粉从而维持生存的技术。但是因为技术比较前卫,所以该装置只是一个模型。





作品名称:《氧》

作者:袁笠雅


图片
图片

尺寸:40*30*60cm

材料:uv树脂、玻璃散珠、橡胶管



作品说明:


氧气作为人类必不可少的生存条件之一,后人类生存时期,藻类植物灭绝,人类开始进行半光合来满足自己的生存,人工藻类四处摆动收集阳光进行光合,通过装置上的试管和橡胶管进行氧循环。





作品名称 :《兵马"涌"》

作者:曹丹


图片

装置尺寸:1150mm*450mm*200 mm

材料:考古刷、机械臂、 考古专用土、 舵机*5、十六路舵机控制板、九种兵马俑*12



作品说明:


因为现在国潮越来越被大家关注,中国文化越来越被大家重视,随着现在信息的快速传播,更多的优秀文化涌现出来,我这个装置是想挂在墙上,中间是一整块“考古场地”,周围是考古工具,工具在泥土上扫来扫去,让“文物们”慢慢浮现出来,布置装置的时候,有一个从上向下打的射灯,扫下来的飞扬的土也能成为装置的一部分。表现的就是历史的“涌”。





 作品名称:《忒修斯之船》

 作者:彭琪、张译尹


图片

尺寸:50*50*45cm

材料:玻璃、木板


作品说明:


后人类时代,思维控制技术与生物植入技术的极端成熟,人类的意识被指导归正,外部手段造成的某种意义上的“超我”与“本我”间的混沌状态,我还是“我”吗?





作品名称:《天猪行空》

作者:宋婷婷


图片

作品尺寸:25*25*40cm

材料:松木、棉花、毛绒面料、八音盒、led灯串、伞齿



作品说明:


作品灵感来源于一个梦境,两只带着翅膀的小猪在天空中飞行,它们雀跃着欢快的在云中穿梭。猪无忧无虑的造型下面我设计了一双会动的眼睛,圆眼睛一眨一眨,脑海中只有欢快无虑的小猪在跃动。





作品名:《疗》

作者:杨晨


图片

尺寸:200*90*50cm

材料:蘑菇 种植土 医疗床 雾化器


作品说明:


通过对人类未来的一个畅想,该生作品名称《疗》其想法受到当今世界越发严峻的环境问题导致真菌异变感染人类后,采用以毒攻毒的方式对感染人群在医疗床上进行救治,通过蘑菇气味的散发达到救治的目的。





作品名称:《伊甸指行》

作者:闫如钰


图片

尺寸:80*150*30cm

材料:钢架,输液袋,塑料,led灯


作品说明:


后人类生活分为主要的两大类,一类抗衡自然,利用稀缺资源在末世抗战,一类则听从命令沉眠统一培养,“伊甸指行”则是后人类御宅族提取意识并上传的最佳首选。





 作品名称:《神金》

 作者:梁梦洁、邓心怡


图片

尺寸:90*90*46cm

材料:木头、网布、灯带、伸缩杆、铆钉



作品说明:


作品以互联网抽象艺术解析为命题进行畅想,结合具体案例展开论证,从自身角度出发,该作品利用网布铆钉灯光等元素进行艺术创作,表达了我们的内心世界渴望被人读懂,这也是当今年轻人内心的真实状态。



结语


《景观装置》课程群旨在使学生充分领会景观语境下观念介入对公共艺术创作产生的启发和影响,结合机械动态、声音艺术等多种跨媒介语言,进一步着眼艺术“与人民、与社会、与传统、与国际”等多维关系,为学生独立创作建立起广域的国际思维及灵活的思辨能力,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跨学科思维、跨领域创作、跨方法研究,并能服务社会、解决问题、拥有创造力的人。该课程于2021年获批省级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


图片


·END·



编辑|徐淼

执行负责|黄米兰

指导老师|李梦龙 周子建 尤 妙

审核|王檬檬 张潇娟


图片


(作者: / 编辑:任一飞 / 审核人: / 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