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ademic/research/exhibition

学术/研究/展览

DOTA国际学术季回顾之一 | 时间之门艺术家小组

发布日期:2024-11-07
图片


图片

国际学术季回顾

REVIEW OF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SEASON


图片


继续观看

DOTA国际学术季回顾之一 | 时间之门艺术家小组

原创
,
DOTA国际学术季回顾之一 | 时间之门艺术家小组
西安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系
已同步到看一看






2024年3月我系国际学术季邀请了来自奥地利维也纳的艺术家小组——Time Gates(时间之门)带来了讲座以及为期三天的工作坊活动,学术主持为王檬檬教授,学术翻译为周子建、唐兰。主办单位为跨媒体艺术系、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研究生处、教务处。


图片




艺术家回顾

时间之门(Time Gates)艺术家小组(本·尤拉·福多尔、多罗西·弗兰克)自2015年以来一直在创作跨媒体艺术项,包括音视频装置、行为表演融合装置、摄影、拼贴、手工拼贴(Bricolage)、文学文本、绘画以及作曲家和即兴演奏者的原创声音艺术。他们的部分作品既可呈现于公共空间,亦可在艺术展览空间展出。Time Gates常驻于奥地利维也纳,两位艺术家也会进行独立创作。


图片


本·尤拉·福多尔(Ben Gyula Fodor)

出生于匈牙利的多罗格,自1981年以来他主要在维也纳生活和工作,并自2000年以来活跃在艺术界。福多尔以多种方式和组合使用摄影、装置、绘画和行为表演等多种媒介;自2015年起,他在艺术家小组Time Gates进行共同创作。福多尔的艺术研究形成连续的路径——其描绘了对过去和现在的乌托邦和反乌托邦的世界(作品系列Incipit Vita Nova),再对未来乌托邦空间展开探索(作品系列Carmine, Horizon)。在此之前,他探索了“心智轨道(orbit of the mind)”,展现了通过移民所带来的创造性和丰富性的视角(作品系列Noosphere)。作为视觉等价物,且在超越画面空间之外的角度,福多尔对突破传统的三维表现形式,以及创造全新空间视觉非常感兴趣。他同时也通过在公共空间的作品来关注全球社会政治问题。


多罗西·弗兰克(Dorothee Frank)

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拥有钢琴、音乐学和艺术史背景的她,曾在奥地利广播公司的国家广播艺术和文化频道Österreich 1,以及德国和瑞士的公共广播电台,作为一名广播艺术家、广播纪录片制作者和文化节目主持人。与此同时,她也进行自己的艺术实践,并与本·尤拉·福多尔(Ben G. Fodor)一起创立了艺术家小组Time Gates。

图片




讲座回顾

图片


3月25日晚上7点,在学院大讲堂举行了Time Gates名为“重观世界——以媒体艺术的实验性方式”的讲座。Time Gates在此次讲座中通过展示自身的作品对艺术创作中的“实验性”进行展开讨论,尤其是在媒体艺术创作范畴。

首先Time Gates强调了艺术创作中实验性与时间视野的关系。他们认为艺术家有着塑造未来的挑战性使命,要用未来的视野创作,将当下的见证带入未来。在艺术早已超越后前卫(post-avantgarde)和其他后现代主义(postisms)的情况下,艺术家创造“新的东西”变得十分困难。Time Gates认为实验性推动了艺术的变化,是艺术“进化/前进”的先决条件。这里的进化指的不是一个向上的线条而是自然更替的一种变化。Time Gates认为通过与艺术史对话,我们在艺术创作中可以发明新的实验性设定与跨媒介的形式与组合。在此他们举例了文艺复兴早期van eyck(杨凡艾克)创作的自画像中的眼神,分析了其中的个人化表达在当时时代的高度实验性。


图片


另一个与艺术创作中的实验性有关的问题就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Time Gates 认为在理想情况下,形式和内容应该作为一个整体而产生,无论形式先行或是内容先行的创作方式都是缺乏生命力的。在他们的艺术实践中,形式的产生意味着内容的产生,反之亦然,形式和内容不应该成为配合彼此的手段而是一种自然的直觉。在此他们举例了一个在公共空间的影像行为表演作品——riverscreen cinema(河上荧幕),此作品创作于2021年的夏天维也纳多瑙河的一条支流上。在实现此作品时他们更多解决的是在河水上投影的技术难题以及如何安排其中的行为表演。因技术特征而模糊的河上投影、观众或路人与作品交互产生的不确定性与随机性,都是形式语言产生的特征,而这些特征指涉着作品的内涵。如船只、生物和标志性物体如幽灵般出现又消失,是政治和文化转变的标志;荧幕跟随河流平静流动的特征反映了对水这一生命元素的敬畏。riverscreen cinema不仅是一种形式实验,形式在此赋予了作品更深的意义。


图片


Time Gates进行着跨媒介的艺术创作实验,在艺术创作中有着跨媒介的视角,即不倾向将绘画、素描、录像、装置、摄影、行为表演、声音艺术和数字艺术之间做出类型上的区分,认为艺术家的艺术实践与目标不应该只由其所使用的媒介而表达。他们希望可以实现一场真正的文艺复兴,将各类艺术相互交融统一。当然他们也认为艺术家坚持使用同一种媒介也可以具有实验性,媒介的多样性并不代表艺术作品的实验性程度。Carmine(洋红)是Ben 的个人艺术项目,在此项目中Ben用摄影的手段进行绘画,创造了一系列光绘作品。在创作中他希望将光影在一个未知尺寸的黑暗空间中成型,创造一种新的空间视觉------既不是平面的也不是透视立体的。Studies on green(绿色研究)是Dorothee 的一个双频道录像作品,用艺术性的考察了两种绿色:热情浪漫富有多样化的植物景观与工业化的绿色农业沙漠。这件作品带着绘画和电影史的意识。“好”绿色和“坏”绿色的两种场景与舒伯特的歌曲《美丽的颜色》和《邪恶的颜色》交织在一起。Fodor‘s door(福多的墙)是一个公共雕塑作品,Time Gates使用了实验性的材料----半透明的轻质混凝土,去制作“边境墙”。这种混凝土带有光导纤维,当处于背光的角度观看作品时,我们可以透过雕塑墙看到阴影和轮廓,这传递出边界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可渗透性的思考。


图片


Time Gates还提到了实验性与艺术市场的关系。他们认为在资本过剩、速度过快的艺术世界里,艺术家面临这时间压力,这使得艺术家的实验的时间与空间太少。艺术家被要求在特定的格式中创造出自己的可识别的“品牌”,而实验性则会干扰这种“品牌化”。


图片


在讲座的最后,Time Gates总结了他们对于实验性的两种看法:第一,他们认同艺术家仍然可以“发明革新”实验性的设定以及新的跨媒介的形式与组合;第二,艺术中的实验性可以是一种尝试--------以新的方式观看世界,用艺术手段去想象、去预见世界的根本性变化。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

图片




工作坊回顾

图片




     工作坊为期三天,期间探讨了媒介的实验性问题,以及如何以“非传统”的方式呈现艺术或媒介形式——而非是仅将照片装裱加框、在常规屏幕上放映录像诸如此类的方式,同时思考如何由此介入公共空间的问题。讲座的参与者们积极的将对问题的想法和观点带入工作坊,共同探究与讨论了有关跨媒体艺术实践的融合——包括但不限于绘画、雕塑或装置。


图片




     在工作坊的第一天,首先Time gates让每个参与者们进行了简短的自我介绍,了解到参与者们来自于不同的专业背景——公共艺术、综合绘画、实验艺术、国画、史论等。接着Time gates对他们在前一天的讲座内容进行了延伸。他们围绕着作品延伸讨论了许多与艺术相关的社会议题,尤其是关于难民文化。


图片




     工作坊的第二天与第三天,参与者们分享了自己的作品,将自己的艺术实践带入工作坊中,与Time gates进行了深入的艺术交流。Time gates对参与者们的艺术素养表示肯定,在讨论的过程中,大家不断的产生新的交流与想法,引发出了许多有趣的议题。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

媒体艺术创作在多元社会议题线索中的点状叙事

文/朱珈儀 公共艺术方向研一

在本次工作坊中,我了解到该小组自2015年以来,一直以跨媒体艺术创作为核心,针对不同的人类社会重要命题进行点状叙事创作,构建了其创作路径中充满变化但始终清晰的线索,其作品类型包括音视频装置、表演艺术、摄影、拼贴、文学文本、绘画以及声音艺术等,其中跨媒介,融合多种形式的创作类型占绝大部分,本·尤拉·福多尔(Ben Gyula Fodor)与多罗西·弗兰克(Dorothee Frank)在讲座中提到了近年来他们在创作中对新技术与新观念的不断尝试与突破。

在《河上荧幕 - ⽣命是液体》这一作品中,二位艺术家打破了技术的局限,尽其所能地实现必要的展示条件,实现了水面投影的效果,同时,这些作品以影像的虚拟呈现结合现实世界的真实表演,形成了虚幻与真实的错觉,以水道这样承载了人类战争史、暴力史、权力史的路径作为载体,将政治、文化等抽象社会结构转换为具象的艺术视觉表达;在《绿色研究》这一作品中,他们探讨了全球资本语境下,人类中心主义带来的农业作物席卷自然界的现象,及其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关系;在《人类圈/人类知识总和》这一创作之中,艺术家在提出了一个宏观的理论背景之后,进一步阐述了他们的艺术创作观点——这在欧洲艺术创作语境之下,是不被普遍认同的,但他们想要创作能够被恒久关注的作品,这也是他们关注宏大命题,创作手法多样的原因之一。

在这其中,社会性议题是他们关注的重点,这也是他们多以公共空间的艺术实践作为创作手段的原因,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多罗西·弗兰克(Dorothee Frank)详细阐述了福多墙的创作过程及其展演效果,也描述了《向k的致敬/守⻔⼈(2020)》的具体内容,在后者艺术家表演时阅读的文献中,使用了卡夫卡的原文作为文本材料,其中的文本内容,与作品中橱窗玻璃这种透明介质带给观者的部分感官隔离,同身后小门的不可知产生了强烈的联觉感受,这种对权力结构、社会语义以及阶级身份的矛盾解构,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临近尾声,大家也分享了自己在本场讲座的一些收获,以及日常积累的观点与创作经验,两位艺术家也回答了现场部分观众的问题,于我而言这是一场非常棒的学习活动。


图片


创新实验与边界拓展的工作坊体验  

文/王刘唯 公共艺术方向研一

在参加这次媒体艺术实验性工作坊时,艺术家小组深入剖析了媒介的实验性质,探讨了如何用非传统的手法重塑艺术或媒介的呈现形式。他们摒弃了传统的照片装裱加框和常规屏幕录像放映的局限,致力于通过创新的手段介入公共空间,拓展艺术的边界与表达。这次工作坊经历让我感悟颇丰。

工作坊开始时,我们以一场关于“探索社交关系”的先锋表演拉开了序幕,这场表演为整个工作坊注入了活力与创意。随后,来自不同专业背景和研究领域的同学们都逐一进行了自我介绍,分享了他们的艺术理念与创作心得。艺术家小组展示的那件以半透明墙体为载体的公共雕塑作品令我印象深刻。它象征了国际边界墙的模糊性,反映了欧洲移民和难民问题的现实状况,触动了我们关于包容、排外、保护和监禁等深刻议题的思考。

在工作坊的后半段,我们结合自己的作品和研究方向,与两位艺术家进行了深入的对话。作品类型丰富多样,包括绘画、雕塑/装置、行为艺术、剧场等多个领域。由于研究方向各异,我们的讨论主题也广泛涉及人与人之间的边界、国画传统、设计思维、行为艺术、剧场表演、东方文化的“留白与空”哲学、极简主义美学、无意义探索、行动绘画实践、小组合作模式以及艺术的可见与不可见性等议题。

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们建议我们的创作要立足全球语境,发掘公共艺术中潜在的可能性。他们鼓励我们在坚持艺术创作的同时,运用跨学科多领域合作的方式,从哲学、文学、电影、音乐会、艺术作品展览等多个学科或方式汲取灵感,激发创作的内在冲动。我们也深知,在追求创作自由与偶发性的同时,必须提高作品转化的准确性,确保艺术表达能够精准地传达我们的思考与感受。

最后,王檬檬老师对本次工作坊进行了总结。她强调了跨媒体艺术家之间共融与合作的重要性,并鼓励我们积极分享对问题的看法和观点,共同推动跨媒体艺术实践的合作与发展。展望未来,跨媒体艺术系还将邀请多罗西·弗兰克讲授奥地利艺术史,为我们带来更为丰富的艺术视野与知识,敬请期待。


图片


编辑 | 新媒体工作室

文字 | 唐兰

执行负责 | 黄米兰

指导老师 | 李梦龙 周子建 尤 妙

审核 | 王檬檬 张潇娟




图片



(作者: / 编辑:任一飞 / 审核人: / 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