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y building/League school/students

党建/团学/学生

最新动态

党日活动 | 我系开展“探访民间艺术,感受非遗魅力,增强文化自信,涵养家国情怀” 民间艺术考察主题党日活动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17日 21:07
图片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源泉,同时也是我们在全球文化竞争中保持稳定立场的坚固基础。”民间艺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历史的印记,也蕴含着民族的智慧。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11月25日,跨媒体艺术系党总支依托学科建设项目,组织党员师生前往渭南市大荔县,开展了一次以民间艺术考察为主题的党日活动。



1


图片
考察第一站来到阿寿村,考察面花工艺。面花,以面粉为原料,用针线、梳子、剪刀为工具,靠巧手揉捏出花、鸟、人物、建筑物等多种形态的一种民间塑艺,经过塑性熟制,在重要节日或民俗活动中展示。面花造型各异、色彩斑斓,每一件作品都蕴含着民间艺人的匠心独运。师生们被精美的面花作品所吸引,在现场深入了解面花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感受到了民间艺术的无穷魅力。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2


图片

在考察的第二站,我们来到了大荔县的同朝皮影文化基地,拜访了当地的皮影传承人,深入体验了皮影文化的魅力。曾参与《关中民艺再生创作》项目的跨媒体艺术系副主任张潇娟老师现场为党员师生进行讲解:皮影艺术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传统戏曲形式,起源于中国的秦汉时期,并在唐代达到鼎盛。它在陕西的大荔、朝邑以及华阴、华县、渭南等地曾非常流行。皮影戏使用兽皮雕刻而成的人物形象,在舞台上生动表演。最初,这些人物形象是用厚纸制作的,后来演变为使用驴皮或牛皮,并在雕刻后施以彩绘。其风格类似于民间剪纸艺术,头部、躯干和四肢分别雕刻,通过线连接,使得表演时动作流畅自如。

皮影戏的最大特色在于其“演员”是皮制的人物剪影,由艺人操作这些剪影,通过灯光投射到白色幕布上,形成人物的影像,并赋予其动作,以此来讲述故事。在幕布背后,配合相应的剧情唱腔和对白,以及打击乐、弦乐和管乐的伴奏,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戏曲表演艺术。


图片



图片


当地皮影戏艺术家为师生们现场展示了《三打白骨精》、《天仙配》和《刀劈韩天化》三部经典剧目,其生动的表演赢得了师生们热烈的掌声和高度赞扬。演出结束后,学生们移步幕后,学习了皮影戏的操作技巧和制作流程,对这些传统艺术的精湛工艺表示由衷的钦佩。学生们表示,我们应当深入探究传统艺术的精髓,积极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并从中汲取灵感,以丰富我们的专业创作。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次民间艺术考察活动,不仅使跨媒体艺术系的党员师生得以近距离体验民间艺术,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更是一次将党性教育与专业考察相结合的实践。参与者普遍反映,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我们不应忘记自己的文化根源,同时也要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应以此次活动为起点,积极地传承和推广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做出贡献。让民间艺术在继承与创新的交融中焕发新的生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图片



编 辑 | 徐 淼

执行负责 | 周 怡 晔

指导老师 | 李梦龙 尤 妙 刘 一 涵

审 核 | 高 萍


图片


(作者: / 编辑:任一飞 / 审核人: / 来源: )